网络信息诈骗案件持续高发 银行卡、手机卡是核心“变现”硬件
干了一辈子通信运营行业的老韩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夜之间,自己被虚拟网络骗走300万……3月21日,太原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一条警情通报称,家住太原市的韩某,在“网友”的带领下,进行网络虚假炒股,被骗300万。
同一天,太原市的余女士被不法分子以“在某宝购买优惠券”为由诈骗240万、太原市的卫先生被不法分子以“在赌博平台赚钱”为诱导骗走333.9万……类似这样的网络信息诈骗案例全国并不少见,针对让公众切齿痛恨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普通民众应如何避免?遇到后第一时间又该如何处理?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和业内专家。
案件持续高发 银行卡、手机卡是核心“变现”硬件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2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
庞大的网民数量使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记者以“网络诈骗”为关键词搜索后发现,截至2021年底共有7355篇文书与此关键词有关,不得不说,网络诈骗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活动。
3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太原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访室,此时,21岁的山西吕梁小伙正在向警官求助,希望可以解封自己被冻结的银行卡和手机卡。原来,一年多前,他的朋友找到他,以要周转资金为由向他借取银行卡,答应对方的要求后,朋友为感谢他,给了他两条价值300元的香烟作为报酬。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名下银行卡涉嫌诈骗资金100多万元,而他也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刑入狱11个月。
类似这样的接访,太原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综合队队长吉哲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接待来访人群2000多人,他说,在众多被泄露信息中,银行卡、手机卡是最核心的两个“变现”硬件。为此,太原公安持续开展“断卡”行动,先后打掉一大批境内诈骗窝点和黑灰产团伙,抓获一大批从境外回流回国的跨境诈骗犯罪嫌疑人;全面铺开预警防范工作,持续加强精准预警劝阻工作,成功使大量群众避免受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网络电信诈骗的受害者中,20多岁的年轻人占到了63.7%,以太原市发案数据为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持续高发,占到刑事案件的4成以上。其中,贷款、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属高发案件。
此外,太原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提示,放贷之前先交钱的、垫资刷单、承诺可注销贷款账户消除不良记录、领奖前先交税等行为100%都是诈骗。
长期不用的卡要清理
在守护人民财产安全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金融消费是绕不开的重点领域。很多电信网络诈骗,最主要的载体是银行卡,持卡人在注销银行卡账户前应注意解除绑定的代扣代缴、第三方存管、关联还款等各类第三方协议,长期不用的卡要主动进行清理、归并。
采访中,不少金融机构专业人士表示,很多年轻人习惯使用各种消费信贷、先用后付产品,甚至出现过度借贷、以贷养贷等不良消费行为,因此年轻人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谨防过度借贷。对老年人来说,不少非法集资、高额回报利息、虚假投资型诈骗频现,要强化风险意识,拒绝高利诱惑,发现受骗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并报警,防止损失扩大化,从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对此,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继军表示,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根据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将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在他看来,加快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有利于更好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记者 王莉莉)